校招3.18万人,硕博占61.3%,比亚迪为何成了“人才收割机”?
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及“人才长期主义”的培养机制,让比亚迪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的“人才收割机”,而这也是中国制造从低端向高端转型的一个缩影。
作者:三个司机
图片:官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现在,又是一年毕业季!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第一份工作至关重要,不仅是自身价值的首次市场评定,也决定了职业生涯起点的高度。
现在,正处于经济盘整期,缩招、停招,甚至裁员都不鲜见。而比亚迪恰恰相反,校招3.18万应届毕业生,硕博占比61.3%,研发人员占比80.8%。
现在,比亚迪成了汽车行业的“人才收割机”,是着眼于人口红利转向技术红利的大趋势,优秀的人才将是接下来应对竞争的顶级资源。
招聘人数多范围广,比亚迪的舞台有多大?
比亚迪今年的校招,就像现在其终端的销量一样,都是一个让人侧目的量级。并且,比亚迪提供的工作岗位遍布全国37个城市,招聘专业覆盖50个类别。
一是因为比亚迪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才;二是比亚迪拥有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而且在全国不同区域布局,所以就业范围广,让不同城市、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都“有岗可投”。
在大家最熟悉的汽车领域,比亚迪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一,而在新能源车领域更是世界第一,被称为“新能源车领导者”。
从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比亚迪以让人不可思议的速度实现了“三连跳”,销量从42万辆、72万辆上涨到186万辆。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销量达到了125.5万辆,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超过460万辆。
目前,比亚迪已经拥有深圳、西安、长沙、常州、合肥、郑州、济南、抚州共8大生产基地,长期规划年产能目标为500万台。
并且,比亚迪新能源车的出口也增长迅猛,已进入日本、德国等汽车强国市场以及泰国、巴西等新兴市场,运营足迹遍及全球6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
此外,在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方面也成绩不错。中运量云轨和低运量云巴均已经实现商业化运营;电池、太阳能、储能等新能源产品同样是行业的佼佼者,尤其是车用电池已经实现了对外供货;而比亚迪电子2007年于香港上市,IGBT芯片填补了国内空白,现在正在向智能化领域全面发力。
可见,比亚迪的舞台已经足够大,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都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高端人才占比高,凸显比亚迪的技术导向
比亚迪今年的校招,研发人员和硕博人士的高占比,格外引人注目。显然,比亚迪仍在不断强化技术导向的定位,并努力通过提升技术优势,构建自己的品牌护城河。
20年来,比亚迪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拥有11个研究院,全面支持人才创新和新技术落地。2022年,比亚迪的研发经费为202.2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77%。这一数字比2021年的汽车研发经费增长了2.14倍,比2020年增长了3.92倍。
同时,比亚迪的人才储备也非常深厚。根据比亚迪2022年财报,到2022年底,比亚迪的工程师数量达到了69,697人,其中博士590人,硕士7827人。这个数据还不包括今年校招的3万多应届毕业生。
舍得投入,重视人才,所以比亚迪成功构建了技术护城河。面对如今内卷严重的市场,比亚迪的先进技术一个接一个的推出,其内部有一个比喻叫“技术鱼池”,形容技术储备之丰厚,随时捞出一条大鱼,就能引领行业的发展。比如:刀片电池、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易四方、云辇、DM插混技术、e平台等。
并且,这些技术还在不断的升级,比如:刀片电池马上就要推出第二代,能量密度从140Wh/kg提升到180Wh/kg,追平三元锂电池;DM插混技术在DM-i、DM-p的基础上,又推出了DM-o,将搭载在全新专业个性化品牌方程豹的新车上。
在深圳的比亚迪总部,有一面专利墙,展现公司的核心技术成果。目前,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万项,其中,授权专利约2.4万项,每天专利申请19件、专利授权15件,获得专利金奖4项。
从这次校招可以看出,比亚迪技术导向的思路仍在强化,在研发上绝不会吝啬,相信在接下来的竞争中,仍会不断夯实技术实力。
坚持人才长期主义,拥有完备的培养体系
对于企业,人才是发展的动力,而对于人才,企业则是成长的载体。比亚迪不仅有庞大的研发体系,为人才提供成长空间,还拥有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应届生能够快速成长。
比亚迪始终坚持“造物先造人”的核心人才发展理念,致力于搭建一个多层次的学习型组织,覆盖技术、营销、运营、综合四大岗位领域,建立线上、线下多培训渠道,通过面授、案例研讨、活动拓展、技能比武、项目研讨等多种创新培训与培养方式,持续提升公司的人才竞争力。
早在1998年,比亚迪对于应届生就有了“明日之星·百日蜕变应届生训练营”的传统人才培养项目,已经持续举办了25年。
为期100天的训练营,以促进和提升明日之星的企业归属感、文化认同感、业务理解度、职业素养和岗位实战能力等为内容线,以高管引路、大咖分享、师徒辅导、线上学习、文化活动、岗位实践等为方法线,以助力明日之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胜任力为成果目标,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变。
对于高端人才,比亚迪的培养体系更有针对性。2017年,比亚迪经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批设立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展首批博士后人才培养。2022年设立全国首批备案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人才培养迈进规模化。2023年已在深圳、重庆、西安三地形成“三站三基地”博士后培养新格局,培养人数连年攀升。
目前,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三所学校,建立14个学科16个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
综合来看,比亚迪能够对高校应届毕业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包括众多硕士、博士高端人才,除了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以及巨大的发展空间,还有这种“人才长期主义”的培养机制也非常关键。
三个司机观点:
2022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27万美元。按照国际普遍规律,正处于闯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节点。此时,最重要的就是产业升级,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变。
比亚迪这次校招逆势抢人才,正是体现了自主品牌向高端升级的良好态势。企业强化自主研发,人才有了用武之地,通过获得技术制高点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