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日银行理财子权益类理财产品过半净值破1 购理财产品首看风险等级
【理财档案】
【资料图】
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银行理财存量规模恢复至27.14万亿元,仅1个月时间银行理财存量规模增长超1.3万亿元,显示出积极复苏趋势。不过,记者调查发现,银行理财收益有所回暖,理财市场破净率整体好转,但部分权益类产品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进行统计,截至8月3日,由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的共有34只,过半数净值破1,其中光大理财旗下的“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理财产品净值更是腰斩,为0.4939。
在保本理财产品已全部退出市场、甚至去年已两度出现破净潮之下,理财分析人士提醒,购买银行理财,一定要先行考察产品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投资类型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判断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再把“业绩比较基准”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也不应仅凭“费率高低”选择理财产品。
▍风险级别:
权益类过半“破净” 级别低也可能亏损
“我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竟然近期亏了不少。”谭小姐近日向记者抱怨,如今银行理财产品竟然也亏损了。记者查看了谭小姐购买的产品,是招银理财的一款权益类产品,风险等级为最高风险的PR5,目前净值为0.82。
银行理财产品按照风险等级从低到高一般划分PR1到PR5。权益类产品,本质与股票型基金相似,一般为PR4、PR5高风险等级,而近期部分权益类产品表现不尽如人意。
有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权益类产品的净值情况,一方面与市场和投资策略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理财公司的管理水平密不可分。
投资权益类理财产品更要格外谨慎。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介绍说,权益类产品仍然属于“小众”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组合主要配置债券等标准化资产,债券资产占比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因此,债市波动也将直接影响理财产品收益表现。“今年以来,由于债市回暖,理财产品净值逐渐回升,净值波动也不如去年末那样大。”普益标准研究员杨国忠也表示,7月债券收益率窄幅震荡,利率整体下降,持仓以债券为主的固收和混合类产品收益趋稳,同时短期收益率不高。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股市、债市调整下,银行理财产品经历了两轮“破净潮”,不管是含权类理财产品,还是固收类理财产品,都经历了大面积“破净”。
◆投资指引
“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之后,保本理财产品已经全部退出市场。即便风险等级最低的PR1产品,也不能保本保收益。”前述银行业内人士建议,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风险等级高的,更要选择投资和管理能力强的公司产品。
此外,刘银平提醒,投资者选购理财产品,要先行考察产品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投资类型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判断方法。投资者还需要了解产品的投资范围、是否投资权益类资产及投资比例、历史净值波动情况等。
▍业绩比较基准:部分理财产品“报喜不报忧”
随着净值化转型的推进,业绩展示方式也从“预期收益率”变为“业绩比较基准”。
但投资者黄先生发现,他购买的一款银行理财产品页面显示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3.62%,他最后实际收益率仅1.8%。“以前银行理财产品一般能达到标注的‘预期收益率’,但如今,银行理财实际收益与‘业绩比较基准’还是有差距的。”黄先生说。
业绩比较基准是指管理人基于过往投资经验及对产品存续期投资市场波动的预判,对理财产品所设定的投资目标。
记者发现,目前银行理财业绩展示方式五花八门,如“近三个月年化”“成立以来年化”等,更令投资者无所适从的是,银行理财产品业绩展示与实际存在差距,存在业绩比较基准不准的问题。
有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各家机构针对不同的产品净值披露的标准不尽相同,让投资者觉得“傻傻分不清”。更有甚者,部分机构为了揽客,对理财过往业绩“美颜”“报喜不报忧”,拉大了实际收益率和业绩比较基准的差距。
“银行可能拿出牛市时间段测算的理财收益率来告诉你这款理财收益有多高。但实际你买在震荡市,理财收益率上蹿下跳很正常。”该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资管新规后,“业绩比较基准”并不等同于“预期收益率”。
据普益数据显示,上周(7月10日至16日)全市场到期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为3.09%,落后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0.13个百分点;到期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为3.53%,落后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0.21个百分点。
◆投资指引
刘银平表示,业绩比较基准只是一个参考的收益率,投资者绝不能再把“业绩比较基准”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一般来说,业绩比较基准较高的理财产品,要么风险偏高,要么流动性偏差,投资者要能平衡产品风险、收益、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刘银平提醒道。
普益标准研究员雷文杰也提醒投资者,应转变旧有的保本保收益投资观念,认识到风险与收益相匹配是金融投资基本规律,切勿盲目追逐高收益,忽视风险。
▍费率:不应仅凭“费用高低”做选择
近期,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启动,多家基金公司下调费率引发关注。实际上,银行理财市场回暖之下,银行理财公司开打“价格战”揽客,理财产品近期也密集调降费率,部分产品甚至阶段性“0费率”。
随着招银理财推出“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银行理财权益类公募产品后,中银理财、光大理财、华夏理财、北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宣布调降部分理财产品费率,费率优惠主要涵盖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理财产品赎回费等,优惠时段多在1个月到1年不等。从优惠幅度来看,不少产品的费率折扣达到了五折乃至更低,也有产品的费率阶段性降至零。
◆投资指引
那么,费率打折下,投资者如何选择理财产品呢?
有资深银行机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费率优惠对收益的贡献相对有限,通常情况下费率并非理财投资选择的关键要素,投资者不应仅凭“费用高低”做选择。
刘银平也建议,关键要看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并结合自身财务状况、实际理财需求、产品具体情况,如风险等级、期限长短、投资方向等关键指标进行综合考虑,注重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标签: